2014-05-21

那些年,我们到洛杉磯游玩...

镭射美音响影視中心做了第3年,和Audio House的大佬(可能是小弟)经营的Audio Products有很好的生意来往,终于92年做成两張去美国洛杉矶旅游的奬励票,这公司相当大方,我记得条件比Yamaha公司或惠成或Tat Chuan都来的少.
这是我们第一次来美国旅游,什么都新鲜!看看用VHS机拍的video就知道多好玩,这几天才po上Youtube.


21-5-2014晚,琦哥与宝珠

2014-05-09

《MH370事件》外一章

今天是MH370失联两个月了!
前几天接到失联家属請求帮助联系团長黄世生家属!
她希望结合更多家属的力量來对馬航及政府討明真相!
也希望大家团结不,能一一被攻击!也对馬航處理方式很失望!
目前已有三十多位家属联合在一起,希望世生家属能参与他们!
已代傳達,决定在于桂亮及孩子们!
两百七十三生命突然间在人间消失⋯⋯
家属们的悲痛,思念隨着事情真相沒公佈一直沿系着⋯⋯⋯
事情会被時间冲淡吗?对当事者來說⋯⋯永远都不会!!!
就如那位家属所說:我们永不放弃!!!我们一起加油吧!
祝福大家!


9-5-2014 午夜,宝珠

爬山对人体的十大益处!(网上转贴)

  1、爬山对肌肉骨骼的影响
  经常参加爬山锻炼,对关节、骨骼和肌肉都有良好作用。爬山可以使骨骼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骨骼的物质代谢增强,使钙、磷在骨骼内的沉积增多,骨骼的弹性、韧性增加,并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延缓骨骼的衰老过程,还能提高骨髓的造血机能。
  科学家们的实验发现,在高山地区进行爬山锻炼后,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加到500—600万,下山后一两周红细胞增加到817万/立方毫米。由于增加了运输氧气的工具,所以大大提高了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经常参加爬山锻炼,可促进肌肉的蛋白质合成,使肌肉坚韧有力。
  2、爬山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经常爬山锻炼,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使人精力充沛,动作敏捷,工作效率提高。爬山可以改善大脑的供血状况,降低神经系统的疲劳和精神紧张,提高睡眠的质量。
  3、爬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爬山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明显的作用。爬山锻炼能清除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动脉血管硬化,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还可增加心脏血管的口径,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流分布,使心肌利用氧的能力提高,从而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4、爬山对呼吸系统作用
  爬山能提高呼吸肌的力量,有利于保持肺组织的弹性,改善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增加吸氧能力,并提高全身各器官的新陈代谢水平;另外爬山大多依山傍水,植被丰富,空气清新,绝少污染,且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负氧离子。
  负氧离子能改善肺的换气功能、调节神经、振奋精神、改善睡眠、降低血压、刺激造血机能,有安神、镇静、降压及消除疲劳的作用。
  5、爬山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经常参加爬山锻炼,能量消耗增加,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因而,食欲增加,消化系统的功能改善,使胃肠道蠕动加强,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营养物质的吸收也随之增加。
  6、爬山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经常参加爬山锻炼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减少感冒和因感冒继发的扁桃体炎、咽炎、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以及因气管炎引起的肺气肿、肺心病等。
  7、爬山的减肥作用
  减肥最基本的道理是消耗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运动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消耗渠道,但并不是说参加什么运动都可以取得良好减肥作用。理想的减肥运动方式是强度较低的运动,由于供氧充分,持续时间长,总的能量消耗多。爬山正是这样一种运动强度适宜,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方式,因而具有独到的减肥效果。
  8、爬山对精神健康的影响
  爬山使人有回归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觉,可转移日常工作中的精神压力,高耸的山峰,弯曲的山路又是对体力和意志的考验,经常爬山能够增加自信心,有利于摆脱不良的心境,使精神、心理更健康。
  9、爬山运动是最好的镇静剂
  当你在风景秀丽、空气新鲜的山峦进行登攀时,可以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改善,因而对情绪抑郁和失眠等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10、爬山还能激发人的智慧
  整天在室内伏案工作的脑力劳动者来说,到空气新鲜的野外爬山是一种最好的积极性休息,可使原来十分紧张的大脑细胞得到放松,就象打开了阻抑着想象力发展的闸门,各种各样创造性的思维会一齐涌现出来,任其奔腾。

2014-05-02

聖母峰雪崩:歷年來最慘山難

今年的聖母峰登山季以悲劇揭開序幕。
0421everest-1

一支登山隊穿過坤布冰瀑的「爆米花田」。攝影:ANDY BARDON, NATIONAL GEOGRAPHIC
撰文:Mark Jenkins, National Geographic
翻譯:魏靖儀
尼泊爾時間4月18日早上大約6:30,聖母峰南麓發生史上最重大山難。共有16名雪巴嚮導死亡、多人受傷。西肩(West Shoulder)的懸冰川發生雪崩,導致他們在惡名昭彰的坤布冰瀑(Khumbu Icefall)罹難。
根據目擊者的說法,這場雪崩橫掃海拔 5800 公尺處的坤布冰瀑,事發地點在一片名叫「爆米花田」的區域內。意外發生時,雪巴人正在為客戶搬運器材裝備。(相關閱讀:“Mount Everest’s Deadliest Day Puts Focus on Sherpas" ,原載於英文版《國家地理》雜誌。)
每年都有超過 300 名登山客嘗試經由東南脊的標準路線攀登聖母峰(這條路線是由西拉里爵士和雪巴嚮導 Tenzing Norgay 於 1953 年開發的)。攀登者通常是砸下多達 5 萬美元的商業登山客,每一個人都有至少兩名雪巴人負責搬運裝備。
坤布冰瀑就在聖母峰尼泊爾那一側的基地營正上方,從海拔 5500 公尺處延伸到 5800 公尺處。任何想從南側攀登聖母峰的人都必須通過坤布冰瀑(若從北側的中國出發,標準路線則是走 North Col 路線)。
由於坤布冰瀑十分危險,嚮導會試著減少付費客戶通過此一區域的次數。這麼一來,負責搬運帳棚、食物、繩索、以及最重要的氧氣瓶的雪巴挑夫通過這個危險區域的次數就不得不增加了。
商業登山客攀登聖母峰時也許只會通過坤布冰瀑 6~8 次(上上下下地進行高海拔生理適應),但這段生死之路,雪巴人光是在一個登山季就可能會走上 30~40 次。
0421everest-2-chi

週五的雪崩是發生在海拔 5800 公尺處一片名為「爆米花田」的區域。
NG STAFF. SOURCE: GERMAN AEROSPACE CENTER
「這真是一場可怕的悲劇,」世界知名登山家 Conrad Anker 表示,他曾在 2012 年帶領 North Face/National Geographic 登山隊經由東南脊登上聖母峰。
「世界最危險的地方」
「這是早晚的事,」Anker 解釋。「坤布冰瀑可能是登山世界最危險的地點。白天你可以坐在基地營,就這樣看著雪崩轟隆滾過登山路線。大家都會嚇到。」
登山隊通常是在凌晨 2 點到 5 點之間戴著頭燈穿越坤布冰瀑的。在這個時段,冰塊和懸冰川狀態最為穩定,發生雪崩的機率最小。到了白天,在太陽的照射下,懸冰川會開始崩塌,坤布冰瀑的冰塊也會開始破碎。
「攀登聖母峰時,真正的負擔都在雪巴人身上,」Anker 強調。「冒最大風險的永遠是他們。」
這次山難事件的其中一位死者是 Ang Kaji,他是 2012 年 North Face/National Geographic 聖母峰登山隊上最強健的雪巴人之一。Kaji 是六個孩子的父親,也是有超過六次聖母峰攀登經驗的老手。他是 2012 年春天第一個登上聖母峰頂的人,為所有後來的登山者架好了路繩。那次下山之後,大家用熱烈的掌聲迎接他,但他只是謙遜地微微一笑,說自己「也沒那麼累」。後來,當國家地理登山隊的隊員抵達 8000 公尺的「死亡地帶」時,Kaji 到處跑來跑去,親手為大家送上熱騰騰的湯。
0421everest-3

一個登山者走過架設在坤布冰瀑的一道冰隙上方的鋁梯。攝影:ANDY BARDON, NATIONAL GEOGRAPHIC
雪巴人大約在 300 年前從西藏高原往南移入尼泊爾,目前人數大約有 8 萬。打從一開始,他們就被登山隊當成勞工。雪巴人天生適應高海拔,大多數西方人過了 7000 米就得開始使用氧氣瓶,因此一旦超過這個高度,雪巴人就比他們更強健、更矯捷、體能更好。也同樣打從一開始,就有雪巴人在聖母峰喪命 —– 1922 年第一次有人認真嘗試登頂時,就有七個雪巴人死於雪崩意外。
雖然就統計數字而言,試圖攀登聖母峰時,商業登山客死亡的機率比較大,但若論在坤布冰瀑死亡,則是雪巴人的機率比較大。
「這基本上就像在玩俄羅斯輪盤,」Anker 說。「根本無處可跑、無處可躲。」
由於穿越坤布冰瀑實在太危險,在必要的情況下,嚮導有時會直接撤退。2012年春天,全世界最大、最成功的聖母峰嚮導團隊「Himalayan Experience」的老闆與經營者 Russel Brice 就半途喊停,因為他覺得當時的坤布冰瀑與雪崩情形實在太危險,特別是對他手下的雪巴人而言。(相關閱讀:"Maxed Out on Everest“,原載於英文版《國家地理》雜誌。)
目前為了搜救,聖母峰已經封山。死者的遺體正被運送下山。
 
 

预防膝關節疼痛的10个方法 (网上转贴)

【生活保健─預防膝關節疼痛的10個方法】
膝關節是雙腳能夠自由彎曲或伸展的重要結構,由骨頭(硬骨、軟骨)、肌肉、韌帶及肌腱組成,負責執行站、走、跑、跳,還有轉彎等功能,然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動作或運動,常不知不覺地傷害膝蓋,就像許多媽媽習慣跪在地板上「擦地」,又或者是現在相當風行的單車、慢跑等運動,其實對膝蓋承受度都是一種挑戰,如果沒有適當保養或預防,退化性關節炎、髕骨外翻、跑者膝等問題都可能會發生。

膝蓋問題除了因新陳代謝異常(如:痛風)、自體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僵直性關節炎…等)和外傷所引起的膝蓋痛以外,大部分都是可以找出原因的。而且,任何年齡都有機會發生膝蓋痛,在眾多膝蓋疼痛的原因裡,以「過度使用」、「不正當使用」、「體重過重」等三個因素最多。

想要避免膝關節疼痛,以下幾件事要請大家多注意:
1.減輕體重
「體重是膝蓋問題的主因。你每超重一磅,你的膝蓋部位就得承受六倍的重量。」例如,你/妳超重5公斤,那麼膝蓋就得多負擔30公斤的壓力。 

2.保持正確的姿勢
以站姿為例,身體挺直時,脊椎、肩膀、髖部、膝蓋在正確的縱軸上,重心居中便可將身體重量分散,由各關節承擔。這樣一來,走路或上下樓梯時,便不會將重心全部落在膝關節上,讓膝蓋承受過多壓力。

3.留意不當動作與姿勢
當膝蓋彎曲超過90度時,會增加臏骨給予膝蓋的壓力,像是跪姿或蹲姿,就比站姿要傷膝蓋。日常生活應盡量避免膝關節彎曲超過90度的情形,像是盤腿坐或翹二郎腿,都是容易傷膝蓋的姿勢。

4.用運動強化膝蓋
將膝蓋固定住的東西僅有肌肉和韌帶。所以鍛鍊肌肉是很重要的,因為肌肉是重要的支撐結構。如果你的肌肉鬆弛無力,你的膝蓋可能有麻煩了。」因此,即使膝蓋疼痛,也需作適量的運動。肌肉愈強壯,關節愈有力,也更能承受壓力。

5.調整運動項目
「不必停止一切活動,只需避免會引起膝蓋痛的事。」如果膝蓋不舒服,但又想維持運動習慣,不妨嘗試游泳、騎腳踏車或划船、拳擊等,這些運動有益健康,且不會對膝蓋造成負擔。不要因為膝蓋痛而放棄健康的生活方式。

6.運動前後暖身與伸展
運動前的暖身及運動後的降溫都是很重要的。運動前,花10分鐘原地跑步或走路。運動後,作些伸展操,抵制運動期間膝部所經歷的壓力,維持肌肉彈性。

7.選擇合適鞋履
做運動前,必須確保穿上合適、能提供足夠軟墊的運動鞋。運動鞋穿得太久,軟墊部份會因為磨損而失去保護作用。

8.選擇合適地面硬度
每跑一哩路,腳差不多敲打地面600~800次。所以不可輕忽其反作用力。選擇在草地或細沙上進行運動,以減輕膝蓋承受的壓力,像水泥地這麼堅硬的表面,應盡量避免,特別是在人行道上慢跑的習慣。

9.避免長時間對膝蓋衝擊
跑步、跳遠、打籃球等運動,都會對膝蓋具有較大衝擊力,不過喜歡運動的人,可能會因為一時的疏忽而造成「過度跑步」、「長時間練習」等情況,這樣的問題很容易在中年時就開始出現膝蓋疼痛的毛病。

10.遇痛即止
痛楚則是身體給予我們的警號,若在進行強化及伸展肌肉運動或其他活動時感到痛楚,應即停止休息,因為運動是要強身健體,而非造成損害。



【生活保健─預防膝關節疼痛的10個方法】
膝關節是雙腳能夠自由彎曲或伸展的重要結構,由骨頭(硬骨、軟骨)、肌肉、韌帶及肌腱組成,負責執行站、走、跑、跳,還有轉彎等功能,然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動作或運動,常不知不覺地傷害膝蓋,就像許多媽媽習慣跪在地板上「擦地」,又或者是現在相當風行的單車、慢跑等運動,其實對膝蓋承受度都是一種挑戰,如果沒有適當保養或預防,退化性關節炎、髕骨外翻、跑者膝等問題都可能會發生。
膝蓋問題除了因新陳代謝異常(如:痛風)、自體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僵直性關節炎…等)和外傷所引起的膝蓋痛以外,大部分都是可以找出原因的。而且,任何年齡都有機會發生膝蓋痛,在眾多膝蓋疼痛的原因裡,以「過度使用」、「不正當使用」、「體重過重」等三個因素最多
想要避免膝關節疼痛,以下幾件事要請大家多注意:
 

1.減輕體重 「體重是膝蓋問題的主因。你每超重一磅,你的膝蓋部位就得承受六倍的重量。」例如,你/妳超重5公斤,那麼膝蓋就得多負擔30公斤的壓力。
2.保持正確的姿勢
以站姿為例,身體挺直時,脊椎、肩膀、髖部、膝蓋在正確的縱軸上,重心居中便可將身體重量分散,由各關節承擔。這樣一來,走路或上下樓梯時,便不會將重心全部落在膝關節上,讓膝蓋承受過多壓力。

3.留意不當動作與姿勢 當膝蓋彎曲超過90度時,會增加臏骨給予膝蓋的壓力,像是跪姿或蹲姿,就比站姿要傷膝蓋。日常生活應盡量避免膝關節彎曲超過90度的情形,像是盤腿坐或翹二郎腿,都是容易傷膝蓋的姿勢。.
一種挑戰,如果沒有適當保養或預防,退化性關節炎、髕骨外翻、跑者膝等問題都可能會發生。膝蓋問題除了因新陳代謝異常(如:痛風)、自體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僵直性關節炎…等)和外傷所引起的膝蓋痛以外,大部分都是可以找出原因的。而且,任何年齡都有機會發生膝蓋痛,在眾多膝蓋疼痛的原因裡,以「過度使用」、「不正當使用」、「體重過重」等三個因素最多。
4.用運動強化膝蓋
將膝蓋固定住的東西僅有肌肉和韌帶。所以鍛鍊肌肉是很重要的,因為肌肉是重要的支撐結構。如果你的肌肉鬆弛無力,你的膝蓋可能有麻煩了。」因此,即使膝蓋疼痛,也需作適量的運動。肌肉愈強壯,關節愈有力,也更能承受壓力。
5.調整運動項目
「不必停止一切活動,只需避免會引起膝蓋痛的事。」如果膝蓋不舒服,但又想維持運動習慣,不妨嘗試游泳、騎腳踏車或划船、拳擊等,這些運動有益健康,且不會對膝蓋造成負擔。不要因為膝蓋痛而放棄健康的生活方式。
6.運動前後暖身與伸展
運動前的暖身及運動後的降溫都是很重要的。運動前,花10分鐘原地跑步或走路。運動後,作些伸展操,抵制運動期間膝部所經歷的壓力,維持肌肉彈性。
7.選擇合適鞋履
做運動前,必須確保穿上合適、能提供足夠軟墊的運動鞋。運動鞋穿得太久,軟墊部份會因為磨損而失去保護作用。
8.選擇合適地面硬度
每跑一哩路,腳差不多敲打地面600~800次。所以不可輕忽其反作用力。選擇在草地或細沙上進行運動,以減輕膝蓋承受的壓力,像水泥地這麼堅硬的表面,應盡量避免,特別是在人行道上慢跑的習慣。
9.避免長時間對膝蓋衝擊
跑步、跳遠、打籃球等運動,都會對膝蓋具有較大衝擊力,不過喜歡運動的人,可能會因為一時的疏忽而造成「過度跑步」、「長時間練習」等情況,這樣的問題很容易在中年時就開始出現膝蓋疼痛的毛病。
10.遇痛即止
痛楚則是身體給予我們的警號,若在進行強化及伸展肌肉運動或其他活動時感到痛楚,應即停止休息,因為運動是要強身健體,而非造成損害。

2014-05-01

如何挑选适合的背包 (网上转贴)

如何挑选适合的背包




backpackeurope

很多人羡慕那些背着巨大背包游走的西方背包客,以为越大的背包就越有型,却忽略了自己的体形其实不适合那样的背包,最后导致旅途负担加重,甚至寸步难移,严重的话还导致肌肉酸痛,神经线拉伤!
因此,选购一个适合的背包,对旅行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选购背包时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身长选背包
挑选背包之前,要注意的是个人的身体躯干,因为同样身高的人,背部的长度不见得相同,自然不能选用相同尺寸的背包。因此要根据自己的躯干数据来选择适合的背包。
如果躯干长度小于45cm,可以买一个小号的包(45L)。如果躯干长度在45—52cm之间,可以选一个中号的包(50L-55L)。如果你的躯干长度在52cm以上,可以挑一个大号的包(65L以上)。
或者采取比较简单的计算法:背包底部不要低于臀部就对了。
注:虽然你的躯干适合背大包,不过为了旅途可以更轻松,越小的背包越没有重担。
2:根据性别选背包
由于男女的体型和承重力不同,背包的选择也不太一样。一般男性实用的65L或以上的背包,对女性而言是太大了,会造成负担。
除此之外,背包的款式和舒适度要亲自试了后再选择,抬头时避免碰到框架或背包顶端,背包所有接触到身体的部分必须有足够的软垫,背包的内架和缝线要结实。特别要注意肩带的厚度及质量,还有检查是否有胸带、腰带、肩带等以及它们的调节带等。
3:负重测试
选择背包时一定要背负至少9公斤的重量才能找出适合的背包,另外还有符合一些条件才能算是符合需求的背包:
首先,腰带应该是放在臀骨上而不是放在腰部上,腰带位置太低会影响腿的活动,腰带位置太高会造成肩部过重的负担。此外腰带应该是全部都要放在臀骨之上,光是只有腰带前面的扣环放在臀骨之上是不正确的。
肩带应该完全地贴着肩部的曲线而没有任何空隙,当肩带收紧的时候,肩带的扣子应该位于腋下大约一个手掌宽的位置;如果肩带完全收紧的状况下背包仍不能贴紧身体时,建议换个短一点的肩带;如果背着背包站在镜子前面可以完全看到肩带的扣子,这个肩带就太短了,应该更换较长的肩带或较大型的背包。
拉紧或放松“负重调节带”将改变背包的重心转移,正确的方式是让重心往前倾让背部负重,而非让重心往后坠将压力转移至腰部。要做到这一点,是通过调整“负重调节带”的高度和位置——拉紧带子将抬高带子的位置,放松则降低带子的位置。带子的适当高度为:起端处(靠近背包顶盖)的水平大致跟耳垂平行,以45度的角度相连至肩带。(看下图)
14-02-26-77-11
正确的肩带位置和背包方式↓
image004
背包支架的正确弧度↓
image006
腰带的位置和调节↓
image010
 

正确装载方式——不同重量的物件放置在不同部位↓
001-240x300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