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2

吉安的"乡音採集"有妈妈的歌谣

上个月从潮汕回来,爱FM的吉安给妈妈作了一个"乡音採集"录音采访,中国报星期天刊出图文並茂的一版.到来的星期四(明天)晚上10奌30分打开爱FM,就可以听到吉安和妈妈的访谈录音.

中国报 9-8-2009
鄉音採集潮州阿妹30封僑批
報導:孫華楣
攝影:謝委儐


批,對南來的新客來說,是思鄉時一帖抵過黃金萬兩的安心劑。這些信,由先生郭如松寄去中國潮安鄉下,原已束之高閣,變成失落的檔案,卻因妻子丁秋兒和兒女的一趟回鄉,再全部回到手裡,勾起點點回憶……


●本周採集
地點: 吉隆坡冼都
人物: 丁秋兒





這一期,要聽《我來自潮州》的故事。


說故事的人是來自廣東潮安的丁秋兒,82歲,沒學過中文,她的南來故事,只能以潮州話口述。這一天,我們聽潮州歌謠,我們學看用潮州話寫的僑批,我們看郭家的族譜及舊相片,我們還品嚐了丁秋兒親手烹飪的一桌潮州美食。


女兒們怕她不習慣面對媒體會緊張,一直陪伴在側,氣氛溫馨。


那一年,丁秋兒12歲,媽媽就離家下南洋,媽媽將她托給鄉下的舅舅照顧,待日子較好時,才把她接過去。鄉下的生活很苦,吃不飽,也穿不暖,當年的她一心只想離開,到南洋找媽媽。


“媽媽下南洋時,去到石叻(新加坡的舊名稱),二戰就打起來了,書信不能來往,媽媽剛抵步局勢很亂,也無法寄錢,我們在唐山工作也難找,賺不到錢,生活真的很苦。”說起往事,丁秋兒慢慢變得輕鬆。


“以前,沒有電話,只能等信件。后來終于可以通信了,一個多月就可以收到‘我愛’(丁秋兒稱我的母親)寄來的信,她的房東識字有時可以幫她寫,如果沒有人幫她寫,有時就會去坡底(吉隆坡市區)的明春酒莊找人代筆。然后,過一段日子后再去取信,證明我們這裡收到信、收到錢。”


在我們眼前的信件,雖不是當年兩母女通信的記錄,那是當年丁秋兒的先生和家鄉哥哥來往的祝福。翻看眼前的僑批,多半內容是報平安、談匯款之事。


我們要她唱歌謠,她說,當年媽媽教唱的潮州歌謠,記得一些,不記得一些;我們要聽她在鄉下的故事,她說,當年鄉下的苦,逃難的怕,雖然久遠但仍歷歷在目;我們想知道她南來的情景,她說,19歲那年“過番”(下南洋),買了一個潮州花籃,再帶一個軟皮箱,就這樣跟著表姐坐船去……


挑沙擔泥 只為三餐



==媽媽的相片,是新客們珍貴的物品,相片裡是丁秋兒的媽媽。==


媽媽下南洋的那段時期,與12歲的丁秋兒失去了音訊,當時在中國的她正經歷著二戰時期最窮的時期,沒錢總要討生活,她說雖然很苦,幸好自己尚未成年,個子也矮小,所以日本軍不會找他們麻煩。


那時候,你能去工作嗎?


“我有去做日本工,那時候日本人會規定一天每一個家庭要派出男人去做工,有些人的家,老公已‘過番’討生活,女人怕被捉,所以她們會出2個牛奶罐約一‘擔’米的酬勞,要別人幫他們的老公做替工,去做房子或做避難室,我就去做這個替工。我那時個子小,未發育,剃光了扮起男生,日本軍就看不出。”一旁的女兒郭寶珠告訴記者,當時媽媽過番時坐船買的是半票,矮小得真會讓日本人看不出。


“一次當替工,會得兩牛奶罐的米,可以吃一天,早上吃一點,晚上吃一些。若沒得做替工,我就到處走走,看哪裡人家需要人幫頭幫尾,他們多少會給個番薯或吃個飯的,日本軍打來時,去到哪裡都辛苦!”


她說,自己幫人家替工時,工作不算太重,只是挑沙擔泥,沒什么力就避重就輕。挑沙擔泥這工作,我們一行人聽罷,怎不算粗重?笑了開來,自嘆真沒阿婆那一輩人刻苦耐勞的精神。



==有些僑批用小楷書寫,民國之后就用原子筆寫,雖然破爛,仍能清楚讀出內容。==



==當年家裡的第一輛摩哆車,大兒子和大女兒用它做生意。==



==這是丁秋兒下南洋時,在暹羅申請的護照,據說要這樣,才能通關。==




單親媽媽 卯足全力



==生活雖苦,但一家人能在一起,就是幸福。




下南洋的路,聽過幾個,其實都差不多,他們多半從原居地搭船到一個大碼頭,如潮州人會去汕頭,然后搭大船到暹羅(今稱泰國),再入境大馬。19歲那年的正月初,丁秋兒跟著帶番客下南洋的表姐,先搭小船到汕頭,然后才到暹羅找舅舅轉搭叫“大寶山”大船,要一個星期,在那裡住了廿幾天,最后請人帶到大馬來找媽媽。


“22歲以前,在大馬申請不到身分證,直到媽媽經朋友介紹結婚后,才拿到身分證。先生郭如松以前當小販,在Central Market仙師爺廟后面的巷子裡,不知你是否有印象,他們一家人便在那裡賣潮州粿條湯,以前一碗麵賣20仙、30仙及50仙。”


她們家,一開始賣的是賣粿條湯,后來才打魚丸,做批發。


“有一陣子,政府要規劃社區,我們無可奈何下搬到巴生車站上的美食中心,其實生意很不好,只好再想辦法。吃過我們做的魚丸,都覺得不錯,所以就開始在家做魚丸。開始時,是先生和兒子去跑幾個大巴剎賣,越做越好。”


1965年,先生生病去逝,一家七口的生活全落在丁秋兒的身上,變成單親媽媽,肚子裡還懷著小女兒巧花。大女兒郭寶珠告訴記者,爸爸去逝時,媽媽很堅強,說傷心也沒用,日子總是要過下去,在生下妹妹后的第十天,就出去開檔。


她的精神,給了孩子很大的力量,當年選擇輟學的寶珠就和哥哥卯足全力去做,希望幫忙分輕媽媽身上的重擔,改變家裡的環境。


丁秋兒提供的潮州歌謠《雨落落》
雨落落 阿公去柵箔(1)
攔到條鯉魚阿公愛烳(2)
阿婆愛火可(3)
二人相拍相挽毛(4)
挽去見老爹老爹變長 阿婆頸長長

注: (1)柵箔:一種捕魚的方式
(2)烳:煮
(3)火可(Kol):潮音。一種烹煮法
(4)相拍:打架挽毛:扯頭髮




欲供應鄉音,請聯絡以下單位:
◎中國報副刊組電話:03-2289 6363(Ext 151 華楣)傳真:03-2289 6376
◎張吉安http://jiankaogudidai.blogspot.com/愛FM 03-2288 7820


12-08-09,宝珠

没有评论: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